当前位置:首页 > 技能知识 > 正文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会计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

技能知识 · Sep 18, 2023

本文目录一览:

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会计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你知道会计基础都有哪些知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

  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1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7、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8、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
  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区分: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
  6、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日期、单位和个人、内容、金额
  7、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8、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9、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10、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1、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写错误的,重新编制。
  14、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企业采购报销差旅费填制一张收款凭证和一张转账凭证按照填。
  第六章、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记录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和依据。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账<现金、银行日记账>)、分类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住房基金登记簿)。按照外形的不同分为订本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卡片)
  2、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
  4、红色墨水(红字冲销、多栏账中,登记减少数、三栏账中,未印余额方向的,登记负数)
  5、过次页与承前页
  6、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7、登账: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提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银行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存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总账是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的。明细账是根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8、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
  9、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曲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以前年度凭证有错,蓝字填制一张更正。
  10、“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11、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固定资产明细账不需每年更换新账。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但不得由出纳亲自清点;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5、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
  6、实物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逐一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7、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盘盈处理盘亏处理(赔偿:其他应收款)现金营业外收管理费用入固定资产营业外收营业外支出入原材料项目盘盈处理盘亏处理(赔偿:其他应收款)管理费管理费用(正常)用营业外支出(非常)基他应收款(赔偿)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年度、半年度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利润表(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会计档案
  1、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不得由出纳保管)。
  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3年、5年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15年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25年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永久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3、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4、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5、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一律不得销毁。
  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2   【第一章】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3.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6.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7.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8.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9.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0.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
  【第二章】
  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包括六项: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3.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5.会计账户的标准格式中,包括下列项目:日期、凭证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
  6.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2)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第四章】
  1.所谓的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2.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3.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账户)、记账符号、金额。
  拓展阅读: 会从会计基础知识点
  一、会计档案归档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1)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
  (2)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3)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各类会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和交接
  (一)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重点)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二)会计档案的交接
  1.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终止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产所有者代管或移交有关档案馆代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3.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档案馆代管,各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4.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5.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承接单位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6.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由原各单位保管。
  7.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在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给建设项目的接受单位,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8.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的,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9.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四、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的,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和审查,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1)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以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2)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派员监销。
  (3)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还应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4)各级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由同级审计机关派员参加监销。
  (5)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会计基础知识虽说是学会计的基础,都是必掌握的,如下图所示。
会计总论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 、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 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金额变化: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会计科目与账户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 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7、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 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 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 相互通用。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很多,对于初学者,要从教材入手,认真理解书上的每一个概念、名词、公式、计算和运用,不能死记硬背。会计基础上的许多都是从定义出发的,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而所有的账务处理原则都是从会计恒等式出发的,学习中一定要理解并掌握所有的会计政策和制度,重视教材,熟读加以理解。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又抓住重点。
根据《会计基础知识》的内容,可以做以下归纳,供大家参考。实际上,通过了解全书内容,才是真正学会其中的重点:
第一章 总论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反映经济状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的六大职能。
4、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 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会计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扩展的会计等式,)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 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9、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使企业、销售部门、分公司母公司。
10、会计信息质量特征(8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1、责权发生制:凡是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不是本期的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帐。
12、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的标准。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账户即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应的工具。核算经济业务、储存会计信息、
1、 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名称、会计事项发生日期、摘要、凭证号数、金额。
2、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账户。其与账户的关系:共同点,反映经济内容相同;异同,结构,会计科目只表明经济内容,账户不仅有经济内容还有一定格式,反映增减。
3、 会计科目表 五大类
负债:预收账款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之收入类:...;费用类:主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财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4、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5、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6、 资产 、成本、费用 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 、利润 (收入 )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7、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8、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9、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10、 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11、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2、 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3、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14、 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经济业务包括: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销售过程业务,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2、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3、短期借款:一年内的借款,其应付利息记作公司的财务费用
4、长期借款:
5、资金在企业经营业务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运动方式和表现形态是不同的。企业经营过程划分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6、固定资产的特征:为经营管理而持有不为出售;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较高2000以上。
7、固定资产实际成本:买价、运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
8、外购设备
9、实际采购成本:
10、采购原材料
11、计划成本核算
12、生产费用
13、职工薪酬
13、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14、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5点:书p104
15、增值销项税额=销售货物不含税价*增值税税率
16、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17、主营业务成本核算
18、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19、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20、其他业务成本核算:
21、所谓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内所实现的最终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22、利润或亏损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3、营业利润
2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6、营业利润形成核算:
27、投资收益核算:
28、净利润形成过程核算书
29、利润分配业务核算:(顺序: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分配利润或股利)
第七章 成本计算
1、成本的概念:已耗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者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额。
2、成本计算:(原理:直接收益直接分配原理、共同收益简介分配原理、重要性原理。遵循责权发生制)
3、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详见第五章9-
4、产品销售成本计算:已售数量*产品平均单位成本
第八章 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提供原始资料、传到经济信息的工具,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是加强经济责任制的手段,是实行会计监督的条件。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 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领料单、发票)、累计凭证(限额领料单)、汇总凭证(领料单汇总表)。
记账凭证按照用途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付转 凭证)
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的数目不同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借项和贷项)、复式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按内容不同分为单一记账凭证、汇总、科目汇总表
区分:领料单 限额领料单 差旅费报销单 增值税专用发票
7、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 、 日期、 单位和个人 、内容、金额
8、原始凭证手续完备,要求:p169不得退回原借款收据。。。。。。
9、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10、原始凭证书写规范:
11、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12、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合法合规合理)p170
13、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4、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16、为了便于编制科目汇总表,所有记账凭证账户对应关系保持一借一贷。
17、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18、会计凭证的传递
19、会计凭证的保管(整理每月一次、造册归档、销毁包管期限15年)
第九章 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序时、连续、系统、全面记录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和依据。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日记账
按照形式的不同分为订本账 (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 (一般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明细账)
2、登记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摘要栏简明扼要。
4、登记账簿红色墨水(红字冲销、多栏账中,登记减少数、三栏账中,未印余额方向的,登记负数);根据错误具体情况更正
5、登记账簿过次页与承前页(1、不需结计发生额,页末余额转次页 2、需结计本月发生额自月初至页末3、需结计本年发生额,自年初至页末)
6、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7、登账: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提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银行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存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总分类账账是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的。
明细账是根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只反映金额。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明细分类账格式
8、对账就是核对账目。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帐表核对(账簿记录和各种会计报表核对)
9、错账查找方法:
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以前年度凭证有错,蓝字填制一张更正。
10、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固定资产明细账不需每年更换新账。
11、结账的含义:
结账步骤:检查是否都已登记入账→编制结账分录→计算发生额和余额
结账方法:月结,季结,年结。:“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十章 财产清查
企业各项财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和各项债权。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 2、企业关停并转或改变隶属关系 3、中外合资合营需要 4、清产核资 5、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
局部清查(流动性大:1、现金:日记月结 2、银行:每月核对 3、存货:,年度清查外,每月重点抽查 4、贵重财物:每月清查 5、债权资产:一年1至2次6、与财产有关的人员调动 )
按财产清查的时间不同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更换财物保管员或出纳、发生非常损失即意外灾害、有关单位对企业审计、会计主体撤销合并改变隶属关系)
按财产清查执行单位不同分为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
财产清查前的工作准备:书p190
3、永续盘存制又叫账面盘存制,是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逐日的登记收入数、发出数,并随时计算出结存数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优点:缺点:
4、实地盘存制是期末盘点实物确定存货数量,并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
5、期末存货计价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求加权平均成本单价);个别计价法。
6、库存现金清查:出纳员自查;专门人员清查。
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但不得由出纳亲自清点;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7、银行存款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8、实物资产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
9、实物财产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煤盐化肥)、抽样盘点法、函证核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10、应收款的清查:询证核对法即同对方核账。
11、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
12、存货清查会计处理结果:
13、固定资产清查会计处理:
14、应收款清查会计处理:不需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P205
第十一章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年度、半年度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格式:报告式、账户式,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利润表(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 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重点定义:
1、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2、 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复式记账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4、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 的 静态会计报表。
5、 利润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 动态报表。
6、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不得由出纳保管)。
7、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
8、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9、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10、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一律不得销毁。
参考资料
中国会计网.中国会计网[引用时间2018-1-9]
  会计基础知识虽说是学会计的基础,都是必掌握的,要全部记熟也不那么简单,来学习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会计总论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 、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6、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 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会计科目与账户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 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7、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 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 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 相互通用。
你想了解可以看税信网相关内容,里面会有资讯和相关分析文章。会计基础知识重点随便在网上搜一下,会看到多内容和资料,很多眼花缭乱的资料也让我们更加迷茫,不知道到底应该听谁的。既然是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在这里,不想随便给你复制粘贴大篇幅的内容,重点在于精准,不在于多,跟其他的地方都一样就没有什么实在意义。都去看看些基础的先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随便在网上搜一下,会看到多内容和资料,很多眼花缭乱的资料也让我们更加迷茫,不知道到底应该听谁的。既然是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在这里,不想随便给你复制粘贴大篇幅的内容,重点在于精准,不在于多,跟其他的地方都一样就没有什么实在意义。都去看看些基础的先
熟练掌握会计科目的性质及核算内容,牢记常用的会计分录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很多,对于初学者,要从教材入手,认真理解书上的每一个概念、名词、公式、计算和运用,不能死记硬背。会计基础上的许多都是从定义出发的,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而所有的账务处理原则都是从会计恒等式出发的,学习中一定要理解并掌握所有的会计政策和制度,重视教材,熟读加以理解。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又抓住重点。
  根据《会计基础知识》的内容,可以做以下归纳,供大家参考。实际上,通过了解全书内容,才是真正学会其中的重点:

  第一章 总论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反映经济状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的六大职能。
  4、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 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会计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扩展的会计等式,)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 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9、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使企业、销售部门、分公司母公司。
  10、会计信息质量特征(8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1、责权发生制:凡是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不是本期的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帐。
  12、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的标准。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账户即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应的工具。核算经济业务、储存会计信息、
  1、 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名称、会计事项发生日期、摘要、凭证号数、金额。
  2、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账户。其与账户的关系:共同点,反映经济内容相同;异同,结构,会计科目只表明经济内容,账户不仅有经济内容还有一定格式,反映增减。
  3、 会计科目表 五大类
  负债:预收账款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之收入类:...;费用类:主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财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4、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5、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6、 资产 、成本、费用 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 、利润 (收入 )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7、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8、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9、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10、 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11、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2、 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3、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14、 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经济业务包括: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销售过程业务,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2、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3、短期借款:一年内的借款,其应付利息记作公司的财务费用
  4、长期借款:
  5、资金在企业经营业务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运动方式和表现形态是不同的。企业经营过程划分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6、固定资产的特征:为经营管理而持有不为出售;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较高2000以上。
  7、固定资产实际成本:买价、运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
  8、外购设备
  9、实际采购成本:
  10、采购原材料
  11、计划成本核算
  12、生产费用
  13、职工薪酬
  13、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14、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5点:书p104
  15、增值销项税额=销售货物不含税价*增值税税率
  16、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17、主营业务成本核算
  18、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19、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20、其他业务成本核算:
  21、所谓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内所实现的最终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22、利润或亏损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3、营业利润
  2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6、营业利润形成核算:
  27、投资收益核算:
  28、净利润形成过程核算书
  29、利润分配业务核算:(顺序: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分配利润或股利)
  第七章 成本计算
  1、成本的概念:已耗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者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额。
  2、成本计算:(原理:直接收益直接分配原理、共同收益简介分配原理、重要性原理。遵循责权发生制)
  3、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详见第五章9-
  4、产品销售成本计算:已售数量*产品平均单位成本
  第八章 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提供原始资料、传到经济信息的工具,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是加强经济责任制的手段,是实行会计监督的条件。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 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领料单、发票)、累计凭证(限额领料单)、汇总凭证(领料单汇总表)。
  记账凭证按照用途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付转 凭证)
  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的数目不同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借项和贷项)、复式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按内容不同分为单一记账凭证、汇总、科目汇总表
  区分:领料单 限额领料单 差旅费报销单 增值税专用发票
  7、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 、 日期、 单位和个人 、内容、金额
  8、原始凭证手续完备,要求:p169不得退回原借款收据。。。。。。
  9、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10、原始凭证书写规范:
  11、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12、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合法合规合理)p170
  13、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4、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16、为了便于编制科目汇总表,所有记账凭证账户对应关系保持一借一贷。
  17、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18、会计凭证的传递
  19、会计凭证的保管(整理每月一次、造册归档、销毁包管期限15年)
  第九章 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序时、连续、系统、全面记录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和依据。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日记账
  按照形式的不同分为订本账 (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 (一般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明细账)
  2、登记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摘要栏简明扼要。
  4、登记账簿红色墨水(红字冲销、多栏账中,登记减少数、三栏账中,未印余额方向的,登记负数);根据错误具体情况更正
  5、登记账簿过次页与承前页(1、不需结计发生额,页末余额转次页 2、需结计本月发生额自月初至页末3、需结计本年发生额,自年初至页末)
  6、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7、登账: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提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银行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存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总分类账账是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的。
  明细账是根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只反映金额。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明细分类账格式
  8、对账就是核对账目。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帐表核对(账簿记录和各种会计报表核对)
  9、错账查找方法:
  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以前年度凭证有错,蓝字填制一张更正。
  10、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固定资产明细账不需每年更换新账。
  11、结账的含义:
  结账步骤:检查是否都已登记入账→编制结账分录→计算发生额和余额
  结账方法:月结,季结,年结。:“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十章 财产清查
  企业各项财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和各项债权。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 2、企业关停并转或改变隶属关系 3、中外合资合营需要 4、清产核资 5、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
  局部清查(流动性大:1、现金:日记月结 2、银行:每月核对 3、存货:,年度清查外,每月重点抽查 4、贵重财物:每月清查 5、债权资产:一年1至2次6、与财产有关的人员调动 )
  按财产清查的时间不同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更换财物保管员或出纳、发生非常损失即意外灾害、有关单位对企业审计、会计主体撤销合并改变隶属关系)
  按财产清查执行单位不同分为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
  财产清查前的工作准备:书p190
  3、永续盘存制又叫账面盘存制,是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逐日的登记收入数、发出数,并随时计算出结存数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优点:缺点:
  4、实地盘存制是期末盘点实物确定存货数量,并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
  5、期末存货计价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求加权平均成本单价);个别计价法。
  6、库存现金清查:出纳员自查;专门人员清查。
  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但不得由出纳亲自清点;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7、银行存款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8、实物资产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
  9、实物财产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煤盐化肥)、抽样盘点法、函证核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10、应收款的清查:询证核对法即同对方核账。
  11、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
  12、存货清查会计处理结果:
  13、固定资产清查会计处理:
  14、应收款清查会计处理:不需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P205
  第十一章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年度、半年度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格式:报告式、账户式,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利润表(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 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现金流量表,动态报表,是
  重点定义:
  1、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2、 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复式记账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4、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 的 静态会计报表。
  5、 利润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 动态报表。
  6、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不得由出纳保管)。
  7、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
  8、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9、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10、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一律不得销毁。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哪些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会计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三、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过去的经济业务上,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五、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投入企业的资金在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同时形成企业的资产,一部分形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哪些

想要通过初级会计考试,必须掌握好会计基础知识的重点,那么会计基础知识重点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想要报考初级会计的人们有所帮助。

会计的基础知识重点 会计基础本身都是些基础的内容,其实主要靠记忆,考试中考到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如果想要快速的通过初级会计考试,要么自己努力学习,要么去参加培训班经过老师指导系统的复习。
1.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三、会计的核算职能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
五、会计的对象
……
2.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权益(权益分为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知识点。
初级会计报名的注意事项 初级会计考试的报名方式为网上报名,其指定的官方网报入口为"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由于报名人数较多,高峰期网报系统可能出现拥堵,建议考生错峰报名。
在报名时,以下几点内容,需要考生注意:
(1)报考人员应严格按照条件报名,对个人基本资料、学历情况和照片等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2)报名条件审核时,报考人员应提交学历证书、居民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3)各地的报名资格审核方式不同,2019年初级会计报名资格审核方式大致有现场审核、网上审核和考后审核三种。
现场审核,即考生持相关证明材料,按通知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验审。
网上审核,即考生在网上填报个人信息,考试报名系统进行自动审核。
考后审核,即考试成绩公布后,再对成绩合格考生进行资格验审,如未通过,成绩合格也不予发证。
(4)考生需牢记自己的网上报名注册号及其他相关信息。

基础会计重点知识归纳是什么?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是什么会计基础知识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基本知识,包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用户及其需求、会计工作组织、会计规范、会计控制等内容。
2、会计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会计的定义和本质、会计职能和目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前提、会计核算原则、会计与环境等内容。
3、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复式记账原理、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循环过程、财产清查方法、财产计价方法、其他会计方法等内容。

会计入门基础知识:会计六大要素包括有哪些?对于刚入行的会计人来说,入门的基础就是要掌握最基本的行业知识,而作为会计人的你,会计入门的基础知识你知道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讲解一下会计要素。
什么是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会计要素包括有哪些?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其中:前3项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确认直接联系。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反映;后3项要素,与利润表中的经营业绩的确认计量联系,是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1、资产
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2、负债
负债一般按其偿还速度或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以内(含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
5、费用
会计上,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费用可以看做收入的减项,也可以说费用是消耗掉或者转移出去的资产。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种收获。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通过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财务报表的构筑提供了基本架构。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即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反映,属于静态要素,是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属于动态要素,是利润表的构成要素。
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确认是指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和利润表的过程。
会计要素的计量
基本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规定会计要素在计量时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取得或构建是发生的实际成本。本准则规定,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是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也成为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期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计量资产在正常生产经营中可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或流出。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在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可变现净值计量仅适用于资产计量,不适用于负债的计量。
4.现值
现值是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的价值。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易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现时成本或现时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本文来源于深空网
、高顿网校整理发布

会计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4.?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老师与学生)

5.? 会计还具有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等职能。

6.? 会计对象。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7.? 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 现为 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 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8.?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9.?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 空间范围

11.?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 人民币 为记账本位币 .

12.?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 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 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14.? 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5.?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可靠性、相关 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

基础会计知识点

基础会计知识点:会计概述、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单位的会计核算、六大会计要素、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3、会计的对象: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会计主体 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5、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6、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7、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资产等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
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等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8、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内容
1、什么是会计?
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
4、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5、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6、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答:包括谨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7、什么是会计要素?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
8、什么是资产?
答: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9、资产具有哪些特点?
答:资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三,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
满意记得采纳和点赞哦!!

基础会计必背知识点

二、重点提示 全书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 会计凭证;
第五章 会计账簿;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考点一 会计的概念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 会计的职能 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记账、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 会计对象 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 权还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 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 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 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 2、具体内容:
1) 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 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 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 会计基础
考点一 会计基础的种类 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会计基础知识归纳

  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拥有一些技能和财务方面的知识,本文就所讲述的是会计基础知识课知识总结,仅供参考。
  1、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净值
  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账面净值是指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不扣除减值准备金额)
  例如:2008年1月18日内蒙古安泰集团有限公司外购化学反应器具一套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000万元,2009年累计折旧100万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请问2009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账目余额、账面净值分别是多少?
  解答
  账面价值=2000—100—200=1700
  账面余额=2000—0—0=2000
  账面净值=2000—100=1900
  2、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它是指平时对各项实物财产的增减变动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地在有关账薄中登记,并随时结算出其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盘存方法。采用这种盘存方法,需按实物财产的项目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并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地反映各项实物财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其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对实物财产的管理;不足之处:日常的工作量较大。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也叫“以存计销制”或“依存计耗制”。它是指平时只在账薄记录中登记各项实物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末通过实物盘点来确定其实有数并据以倒算出本期实物财产减少数的一种盘存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减少数=期初结存数 本期增加数-期末实有数。优点:实地盘存制可以简化日常工作缺点:不能随时反映库存财产物资的发出结存情况,也不利于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
  例如:一般来说有些企业的领料平时是无法准确计量数量的,你比如酒店厨房领用的调料,矿山企业耗用的精料,炼焦企业好用的精煤等等,但是如果期末计量库存数量是相对来说是简单,所以使用实地盘存制,倒逼本期的使用量是合理的。
  3、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应收账款说白了就是计算和主营业务收入有关赊销的往来核算,而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与其主营业务无关的往来。比如:酒店客户的赊销计入应收账款,而支付给烟酒公司押金就应计入其他应收款;设计院服务的赊销计入应收账款,而应该收取的`保险公司的赔款就应计入其他应收款,其实区别他两的本质就看是不是企业的主业。
  4、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
  资本溢价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超过其注册资金的数额。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交付的出资额大于按合同、协议所规定的出资比例计算的部分。
  股本溢价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
  5、留存收益和剩余收益
  留存收益是一个历史概念,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根据《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依据公司章程等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时,一方面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将当年实现的利润留存于企业,形成内部积累,成为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分配利润或股利后的剩余部分,则作为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这部分同样成为企业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
  剩余收益(又称经济利润)是指某期间的会计利润与该期间的资本成本之差,是企业创造的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收益。剩余收益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衡量投入资本所产生的利润超过资本成本的剩余情况,公式如下:剩余收益=会计利润-资本成本=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率)。公式清楚地表明,剩余收益是会计利润超过投资资本机会成本的溢价。
  从两者的含义可以看出,留存收益是在会计学价值分配理论体系下对企业经营成果的一种分配,一种资金占有状态;而剩余收益是在经济学价值创造理论体系下反映企业的一种净剩余,一种未来现金的净流量。由此可知,留存收益包含的是一种积累价值,是过去时;而剩余收益体现的是一种再造价值,是将来时。
  6、主营业收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这两个概念是初做会计比较不好理解的两个科目,其实我们不用去看书上那些枯燥的定义,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出来主营业务就是说你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考这个业务挣钱的,你比如:钢铁企业是靠销售钢材取得收入,制药企业是靠买药取得收入,商品批发是靠出售商品取得收入,但是有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下脚料,一些废料、一些价值很小的副产品,这些都不是企业的主营收入,而是伴随的其他收入,也就是说和主营业务相去甚远,一般来说这些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7、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是出票人签发并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银行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
  两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到期日承诺付款的主体不一样,一个是企业一个是银行,那么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高于一般企业的商业信用,目前我国还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但也有一些资信良好的上市公司发行了商业承兑汇票。
  8、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不同于资本性支出,前者全部由当年的营业收入补偿,后者先记作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和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资本性支出是该项支出是不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
  9、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商业折扣是指销货方为了促进销售,在商品价目单原定价格的基础上给予购货方的价格扣除。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由于此种折扣是在实现销售时同时发生的,买卖双方都按扣减商业折扣后的价格成交,所以会计上对其不需单独作会计处理。又因为发票价格就是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售价,故可按发票价格计算销项税额。
  现金折扣是指销货方在采用赊销方式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为了鼓励购货方及早偿还货款,按协议许诺给予购货方的一种债务扣除。现金折扣发生在销货之后,是一种融资性质的理财费用,因此计算销项税额时,现金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10、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
  注册资本是公司在设立时筹集的、由章程载明的、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是股东认缴或认购的出资额。实收资本是公司成立时实际收到的股东的出资总额,是公司现实拥有的资本。由于公司认购股份以后,可以一次全部缴清,也可以分期缴纳,所以实收资本在某段时间内可能小于注册资本,但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最终是应当一致的。
  11、会计核算方法
  注册资本是公司在设立时筹集的、由章程载明的、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是股东认缴或认购的出资额。实收资本是公司成立时实际收到的股东的出资总额,是公司现实拥有的资本。由于公司认购股份以后,可以一次全部缴清,也可以分期缴纳,所以实收资本在某段时间内可能小于注册资本,但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最终是应当一致的。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
  2.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
  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
  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
  5.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时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