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能培训 > 正文

中专生苦练木工9年成教练,冉寅吾的成长经历

技能培训 · Nov 18, 2023

本文目录一览:

厉害了!中专生苦练木工9年成国家队教练,这位中专生是如何做到的?

“中专生苦练木工9年成国家队教练,每天泡在车间14个小时,1个月只休息1天。2016年,他在18小时内加工出一座榫卯结构的传统凉亭,获得全国第三名好成绩。如今27岁的他已经培训出数百名学员、荣获了“江苏工匠”、全国技能大赛国赛木工项目金牌指导教练等称号。”
当然是通过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训练,坚持不懈,才做到的
这位中专生家中也是做这一行的,所以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手艺练习,一个月只休息一天。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一位中专生能够苦练木工,成为木工项目国家队教练,离不开9年多来持续努力练习。这个过程中小伙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坚持不懈练习,才使得小伙成为行业内专家,为国家和行业培训了众多人才。
这位木工界的大师,年龄只有27岁,人生最美好年华,就能拥有如此收获,让人羡慕不已。我们在羡慕小伙取得成就同时,更应该关注他在台下默默努力付出场景。在我个人看来,小伙能够走到这一步,离不开下面两个原因。
原因一:源自对木工兴趣爱好老话说得好:“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某个行业充满了兴趣,才会想要在行业内深耕,去不断努力探索和钻研。
小伙热爱木工这个行业,更是对榫卯结构充满浓厚兴趣。他认为榫卯结构,不仅是中华文化瑰宝,更是一个非常神奇,有研究意义技艺。源自对榫卯结构喜欢,和想要了解的兴趣,使得他一步步学习,最终成为了名动全国的大师。
原因二:坚持不懈努力,没日没夜练习“没有一天建成的大厦,也没有一天汇聚成的河流和湖泊”,小伙今日取得成就,同自己不懈努力密不可分。在过去的时间里,他每天有14个小时,在练习木工活,研究榫卯结构。一个月只给自己一天时间休息,其余时间都投身在木工活中。
长年累月坚持,使得他做出了成就,一个让世人都惊讶赞叹作品。也正是这份手艺,打开了自己人生道路,让自己成为行业内大师,迅速被众人知晓。
因此这位小伙所取得成就,同学历没有关系,同兴趣爱好和持续努力,有着密不可分联系。我们不仅要看到小伙台上的荣誉,更要看到台下默默耕耘付出的场景。

中专生苦练木工9年成国家队教练!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就在于有原则,有底线,而且非常的坚强,努力是让自己的学历低,但是也是凭借着自己个人的学习和提升才成为了国家队的教练,也可以看得出是一个非常坚持的人。
他身上有坚持不懈的品质,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持之以恒,不会轻言放弃,这种匠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身上有着非常可贵的品质,他非常的努力,而且一直不断的去磨练自己,特别的上进。
当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是非常触动的,作为一名普通的中专生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很多时候大家都非常的自卑与自己的学历,所以造成了很多人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当我看到他苦练9年,最终成为国家队教练的时候,真的是让我热血沸腾。对于很多人而言,其实并不是大家不够聪明,只是大家缺少毅力缺少坚持。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减肥很多人都觉得非常的难,其实减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就是大家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坚持,任何事情只要肯坚持总会有所收获。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精神,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不怕吃苦的精神,除此之外他身上更加可贵的品质就是不自卑。
很多时候往往因为自卑和不能够吃苦,不能够坚持,导致了很多人没有成就。这是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必要太苛责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必要要求自己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成果,很多时候我们一定要正视自己,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自暴自弃。这些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人是非常焦虑的,甚至变得自暴自弃,感觉人生也就这样了。其实这些人的心态是有问题的,我们一定要积极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自卑也不要害怕吃苦,只要我们肯坚持肯努力,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在他的身上让我体会到坚持的力量,同时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学历低就低人一等,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精神。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些人出去面试找工作的时候特别的自卑,觉得自己的学历比较低,就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在工作中变得畏畏缩缩,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自己不妨放手一搏,我的学历低不代表我的能力低,只要自己勇于去挑战,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希望大家看到这个新闻之后,能够重拾信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江苏一中专生苦练木工9年成国家队教练:祖传木匠手艺,这是一种天赋吗?

是的,这既是一种天赋也是靠他的勤奋努力换来的,主要是源自于他对木工的热爱,所以能够潜心的去钻研,不断的付出努力,精进自己的技艺。
这肯定是一种天赋啊,这说明这个学生特别的心灵手巧并且还很善于思考以及创作。
木匠手艺活,我觉得也需要一定的天赋,然后再加上自己后期的努力才能传承这种手艺。
我觉得这不是天赋,而是靠日积月累的刻苦练习,才有了如今的成就,他每天泡在车间14个小时,每个月只休息一天,周而复始苦练9年才有了如今的手艺,他不是天生就是这方面的人才,而是经过勤学苦练后的结果,对于有些人来说天赋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部分的人想要成功靠的都是努力,没有天上掉馅饼好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他的成功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勤奋,他的成功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希望他的成功可以成为更多人的榜样。
江苏一中专生苦练木工9年成国家队教练,这一新闻公开后获得了很多人的点赞和支持,他中专毕业后就决定传承家中手艺当木匠,这九年来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车间,每个月自休息一天的时间,目的就是为了勤能补拙,虽然木匠这一职业是他们的祖传手艺,但是他在这方面的天赋不高,不过也不影响他对于木匠手艺的喜欢,都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他因为喜欢上木匠这份职业,所以才会如此认真钻研。
据了解,他曾经18小时内加工出一座榫卯结构的传统凉亭,获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如今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就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一度被大家封为江苏工匠、全国技能大赛国赛木工项目金牌指导教练等称号,他的成功让无数人羡慕不已。
很多人都说他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也觉得他的成功就是来自天赋,这样的说法其实并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而且他的成功绝对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勤奋和努力,只要用心去学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没有什么成功是全部依靠天赋,这都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反复练习。

江苏一小伙傅泽勋中专毕业后传承家中技艺当木匠,你如何看待“传承”?

传承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延续,而且也代表着中华人民的精气神,带来的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通过传承可以更有助于这些文化的发展。
我认为传承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思想的传承,也是一种意念和信念的传承。
我觉得传承是一个责任一份担当,是一代又一代很神圣的事情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传承到底是什么?”:传承到底代表了什么?”很多人说传承是对精神的传承,是对技术的传承,其实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定义,曾经我国提倡传统文化要大为传承,这种传承能够使文化真正的发扬光大,尤其是传承传统文化中所有的宝藏,毕竟文明和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行传承之后,更能对展示国家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江苏的一个小伙傅泽勋中专毕业之后就传承了自己家中的技艺当一个木匠,大家如何看待这种传承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
傅泽勋虽然年仅27岁,但是却已经在木匠这份工作上从业10年,甚至在国家各项技能比赛中斩获了各种奖项,在此前更是荣获“江苏工匠”的称号,他已经带出过几百位徒弟,明明还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却能够做到如此成就,他究竟在过程中付出了哪些努力?
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成就是因为他继承了祖父还有父亲的传统手艺,他的祖父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木匠,老家总共有三套房子,每一套房子墙上都会挂着各种凿子、锯子等木匠使用的工具,这些都是祖父非常珍贵的宝物,至今依然在祠堂挂着代代相传,曾经付泽勋在小的时候也很想使用这些工具,可是祖父却不允许,他也埋下了一颗叛逆的种子,想要长大能够真的成为一名木匠。
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似乎并不顺利,他在机电专业毕业之后寻找其他的工作却都不喜欢,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家里当一名木匠,是在成为一名木匠之后,他似乎终于明白人生的方向究竟在哪里,他每天十分快乐,如饥似渴的学习木匠的知识,每当师傅对他进行教育时,他都会耐心的听取,正是这一份专注让他成为了一名老师傅。

秋山木工:一个合格的匠人是怎样炼成的?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表示,近年日本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将工厂转移至材料与人力较便宜的中国、越南,这样或许能够短暂获利,却可能换来日本人才培养的没落。


以高质量家具工艺闻名日本的“秋山木工”,为外界称道的是它独创的人才养成制度,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企业慕名前来取经。

秋山利辉从中学毕业后,步入家具职人之路,26岁开始接受为日皇室制作家具的任务,27岁创立“秋山木工”学校。目前客户从日本宫内厅、迎宾馆、议事堂、高级饭店、百货公司、高级品牌专卖店、美术馆、医院,乃至一般家庭,全由技术可靠的一流工匠亲手打造,可使用一二百年的家具。

进一步,秋山木工制定出一套“八年育人制度”,年轻学徒必须在八年时间里,完成 思想准备、生活态度、基本训练、方法技术 等做为一名合格工匠需学习的科目。为了让学徒牢记何谓一流匠人,秋山利辉整理出“匠人须知30条法则”的标语,透过反复背诵,让一流匠人的标准渗透到潜意识里。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每一条都是貌似简单的基本道理,却能有效地磨练心性和品格,唤醒每个人体内的一流精神。

无论在哪种产业, 每位工作者的手中,都有一项专业技能 。平时不忘反复练习基本功、不忘初心,就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企业、老板和顾客眼中不可或缺的一流人才。这些思想,都包含在“匠人须知三十条”中。每个人都拥有成功的潜质,想要成为一流人才,唯有相信自己的能力,一边挥洒汗水、一边锻炼自己的实力。流汗学会的东西,将成为一生的财富。修业完毕,出来独立之后,人生便迈向崭新的道路,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工作,生命将会熠熠生辉。

例如,法则“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勤写书信的人”,希望工匠透过自己的文字表达感激之情,更能传达想法;法则“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能够成为拥有自慢的人”,是从为顾客花费的心思、做出的东西,说明重要性;法则“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吃饭速度快的人”,因为吃饭也是有方法,要感谢农民和为人们烹煮食物的人,还要养成不浪费、吃什么都津津有味的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工作。

这30条法则貌似简单,却囊括做人处事最基本的态度。秋山利辉认为,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也算不得是一流工匠。

严守10规则,人生打掉重练。在秋山木工,只要想当家具工匠,都要进秋山学校完成整整一年的学徒见习课程。这一年结束后,才能被录用为正式学徒,然后开始为期4年的基本训练、工作规划和各种匠人须知的学习。之后再从第6年到第8年作为工匠,一面工作,一面继续精进。

换言之,总共得花上8年时间,才算养成合格工匠所应具备的素质。而针对所有见习者和学徒,秋山利辉颁布了10条规则,严格执行:

1、不能正确、完整进行自我介绍者不予录取。

2、被秋山学校录取的学徒,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

3、禁止使用手机,只许书信联系。

4、在一年学习期间内,只有在8月盂兰盆节和正月假期才能见到家人。

5、禁止接受父母汇寄的生活费和零用钱。

6、研修期间,绝对禁止谈恋爱。

7、早晨从马拉松开始。

8、大家一起做饭,禁止挑食。

9、工作之前先扫除。

10、早会上,齐声高喊“匠人须知30条”。透过反复朗诵,让一流匠人的标准进入潜意识中。

无庸置疑,秋山利辉绝对是严格的导师和教练。这些乍看之下有些“不近人情”的规范,每一条背后,其实都有他的理念和道理。

他在《匠人精神》一书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教学风格:“纠缠不休”、“爱管闲事”、“厚脸皮”说的通通都是我。所谓“纠缠不休”,指的是坚持不放弃;“爱管闲事”则是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想让别人高兴;“厚脸皮”指的是正面的「贪心」之意。如果我“纠缠不休”、“爱管闲事”、“厚脸皮”地指导学生,一定会有成果。

秋山利辉认为,培养有用的年轻人,是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每一次他训斥弟子,都抱持“拼了命”的态度。因为在他眼中,这不只是为了培育一个工匠,更代表对对方的人生负责。反过来说,什么样的人能够成长?除了“即使手不灵巧也不放弃的人”、“有感恩之心的人”之外,秋山利辉指出,就是“能够善于接受批评的人”。即使同样挨骂,一流的人却懂得从中吸取养分,把别人的批评,变成推动自己向前的动力。

所以他观察,能够成为一流的人,是这样“挨骂”的:

1、最好是在年轻时挨骂——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在20岁之前。

2、趁批评的人还有能量时被骂——因为骂人需要比被骂的人拥有10倍的勇气。

3、最好比其他人早被批评——工作进度超前,可比其他人先遇到问题。

4、 不要老是因为同一件事被骂——别人没那么多时间理你。

5、被人格魅力高的人批评——被尊敬的人批评会更有效果。

6、趁能指导我们的人还没有死——他们不会永远地等在那里。

7、愈早被批评愈好——早一分钟都是好的。

8、要因质量高的问题被批评。

9、要知道被骂也要付出代价。

10、与其看着别人被骂,不如自己被批评-- 自己什么都不做的话,是不会被批评的。

面对批评,不要淹没在情绪的反扑中,反而该抱着明确而理性的意识。 秋山利辉认为,不管是3个月前被批评的事、一周前被批评的事、昨天被批评的事、一个小时前被批评的事、甚至是刚刚被批评的事,都要记住,并确认经过了这些批评后,自己是否一直在进步,昨天和今天是不是因为同一件事被批评?“即使被批评也能感谢的话,实力一定会增强”。

在创立秋山木工前,秋山利辉自己也经历过严格的学徒制度历练,因此发展出后来秋山木工“工匠研修制度”的蓝本。如今从严师的角度,回头去看对于挨骂应该具备的心态,当中有自己的体会,也有对后辈的期许。而这样的精神,不只是运用在顶尖工匠的养成,更是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在迈向卓越之路上,都可以拿来自我惕励的模板。

广东中专生砌砖砌成世界冠军是真的吗?

“在工地上搬砖”很多时候是一句调侃的话,但是你也许不知道,砖头砌得好也可以拿世界冠军。
近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落下帷幕,来自广东吴川市的19岁小伙子梁智滨,代表中国参加砌筑类项目比赛,与来自世界上其他29个国家的选手同台竞技,用4个比赛日砌出3面漂亮的墙面,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牌。这是中国在砌筑类项目上首次获得金牌,同时也是第一块奖牌。
“以前别人都说,来读这个专业以后都是‘搬砖’的,但只是习惯性这么说。”梁智滨就读于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施工专业,今年中专毕业,这周末(10月28至29日)他将参加成人高考,争取升为大专。他告诉红星新闻,拿到世界冠军对自己是很大的鼓励,他还想在学校多学一点东西。
“你是梁智滨吧!”10月26日中午,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食堂内,梁智滨正给饭卡充值,管理员阿姨一下把他认了出来,他腼腆地笑了。排队打饭时,也有很多学生向他投去关注的目光。
在世界级比赛上拿到金牌,梁智滨火了,回到学校之后他发现自己成了红人,老师、同学们都纷纷来贺喜。虽然已经归国几天,但教学楼的LED显示屏上还滚动着标语:热烈欢迎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梁智滨同学凯旋归来。他不断接到媒体的约访电话,但只能匆忙说上两句。
梁智滨回到学校后成为了红人,在食堂吃饭时也不断接到电话。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拿到世界冠军的确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但是他这两天却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接受采访,因为正在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
2014年,梁智滨初中毕业后进入这所学校,今年已经中专毕业,这周末,他将参加成人高考,争取升为大专,继续学习。此前备战世界技能大赛花费了比较多时间,23日回到广州后,他一方面感受着夺冠的喜悦,另一方面努力把心思收回来,赶紧复习准备考试。学校也专门安排了老师,对梁智滨进行复习指导。
“一路参加培训、选拔、比赛,付出很多心血,拿到金牌确实很高兴。”说起现在的感受,梁智滨露出憨厚的笑容。
在阿布扎比赛场上,梁智滨用4个比赛日,一共22个小时砌出3面“高颜值”的墙壁,获得金牌。比赛的时间虽然只有几天,但是从最初参加学校的培训到最终获奖,他准备了两年时间。
2014年,梁智滨从家乡吴川市来到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第一年主要学习文化课程。进校后不久,学校里面通知可以参加砌筑类的技能培训,他报了名。参加的同学很多,他就读的施工专业有60多个人,其中有20多人报名了这个项目。
“梁智滨天分比较高,上手很快,也很勤奋。”林晓滨是这所学校2010级的学生,参加过前两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类项目的全国选拔,最终两次都遗憾拿到第二名的成绩,没能代表中国参赛,但是获得了去奥地利、巴西现场观摩的机会,目前留校任教,担任梁智滨的教练。他告诉红星新闻,梁智滨在学生里面比较突出,经过在学校的培训和选拔,最后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的集训。
2016年12月8日,梁智滨来到位于长沙的训练基地,参加培训和选拔。基地一共有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10名选手,竞争激烈,最终的第一名将获得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
选拔赛一共有10进5、5进2、2进1三轮,梁智滨回忆,在5进2和2进1的比赛中,时间都比较紧。“最后2进1是要求分别在墙面上砌出一个帆船酒店,一个国旗,一个清真寺。时间很赶,最后差点没做完。”如果没有完成,就没有成绩,现在回想起来,梁智滨都还觉得有些惊险。每一轮比赛也是分四天,一共22个小时,跟世界技能大赛一样。
一路过关斩将,梁智滨最终胜出,获得了代表中国出赛的机会。此前两届,教练林晓滨都是在国内选拔中获得第二名,有些遗憾,此次弟子终于突破了这一关。最后2进1的时候,另一个选手就是长沙的,林晓滨告诉红星新闻,由于训练基地也是在长沙,梁智滨能够战胜主场作战的选手,非常难得。
今年6月底参加完最后2进1的比赛之后,梁智滨又去甘肃参加了一轮走训,接着回到广州训练,然后又回到长沙基地进行了最后的集训。国庆和中秋节假期里面,梁智滨都还在长沙训练。10月9日,梁智滨和教练、专家、保障团成员等一起,飞往阿布扎比,准备在世界最高舞台上一显身手。
这是梁智滨第一次走出国门,一开始,阿布扎比炎热干燥的气候让他有些不适应,好在比赛是15号才开始,让他和团队有适应和准备的时间。
比赛一共有三道题,分别是用砖砌墙面:一座清真寺、一间小房子,还有阿联酋国徽——一只隼。比赛为期四天,一共22个小时,前三天每天8个小时,第四天6个小时。每天的比赛分为几个时段:早上九点半到十一点半,然后有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十二点半到两点半接着进行,随后可以休息半个小时;三点到五点继续进行。
林晓滨告诉红星新闻,比赛开始前,团队拿到了试题图纸,马上开始研究。在比赛过程中,教练可以在一旁观摩,也可以在赛场内走动,查看其他选手的进展,但是不能说话。每个比赛日休息的间隙,参赛选手不能再动手做,教练就马上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指导和讲解,晚上也会在酒店里对比赛进行分析总结。
“比赛第二天的时候,他出现了一个失误,我当时着急真想去骂他,但是没有。”林晓滨告诉红星新闻,比赛进行到第二天时,图纸上设置了一个小陷阱,梁智滨没有注意到,做错了。那个地方有两分,估计最后被扣了一分多,还好其他很多选手也做错了。“现在看来那次失误也是好事,之后我们就更加谨慎。”
整个比赛考验选手对细节的把控能力,林晓滨介绍,比赛满分100分,其中客观分80分,包括水平、垂直等方面,要用工具进行测量,有些地方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否则就没分。主观分20分,主要是评委们看外观,比如勾缝是否光滑平整,也就是看“颜值高低”。
“第三天之后,前几名基本上就能够看出来了,但是不能确认我们能否拿第一。”林晓滨介绍,在他看来另外一个奥地利选手做出的墙面也很漂亮,如果单论主观分,有可能比梁智滨更高。但是最终是主观分和客观分一起算,并且如果只看外观,梁智滨应该也是在前三名。
在平时的训练中,梁智滨的动作没那么快,甚至慢悠悠的,但是在世界大赛舞台上,他的进度却是最快的,林晓滨分析,有可能是现场的气氛让他兴奋了起来。最后,梁智滨的得分是69.89分,比第二名高0.43分,将金牌收入囊中。
林晓滨介绍,这次比赛,选手们得分普遍都较低,30位选手中,上60分的仅有13人,最低分仅仅19.43分。“这是因为比赛用的砖不大好,影响了发挥。”林晓滨告诉红星新闻,平常训练和国内比赛用的砖,都是210毫米长的,但是比赛的砖却不整齐,有的205毫米,有的207毫米,甚至表面也不平整,这就增加了选手调整的时间。“因为阿布扎比那边不生产砖,都是进口,砖的质量没那么好。”
砌筑项目结束的19号晚上,进行了整个世界技能大赛的颁奖典礼。梁智滨不知道成绩会如何,“都是用英语颁的奖,当时听到了一个‘china’,项目名称听得不是很懂,都是领队提醒才知道我们拿金牌了。”一举拿下金牌,梁智滨兴奋地上台领奖。
在本次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队一共收获15枚金牌,砌筑类是当晚中国队拿到的第一块金牌。林晓滨介绍,在此前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队在砌筑比赛中成绩比较靠后,43届上有27个国家参赛,中国队第14名,刚好拿了一个优胜奖,今年30个国家参赛,中国队实现突破,拿下金牌。
“我们平时要学习砌砖、铺瓷砖这些,但是学生出去并不是就在工地上干活。”林晓滨告诉红星新闻,外界可能对这种技能类学校和专业有一些误解,认为学了出去就是在工地上干活,其实不是这样,学生就业更有技术含量,可以做检测、造价等,也可以是管理人员。
“我们跟一般意义上的工地上的砌砖的不一样,建筑工地上没那么精细,我们是要做一些造型出来,更有艺术性。”林晓滨表示,目前精美砌筑这个方向在国内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还有很大市场,可以应用在古建筑、艺术墙面等方面。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校长黄民权告诉红星新闻,学校主要是向行业输送人才,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方面,以及质量员、安全员、测量员等。“我们培养的目标不是去砌砖,但是今后建筑业是向现代产业工人方向发展,所以学生也要掌握基本的技术,才能更好地走上技术类、管理类岗位。”
不过他也表示,今后学校培养的学生,也可以去做产业工人,待遇也很不错。在他看来,建筑业技术含量会越来越高,以后也会逐步扭转人们对建筑工人的普遍认识,“搬砖”也是有技术含量的。“这次拿金牌,也是对学生学习技能技术一个很大的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黄民权表示。
而在获得金牌之后,有媒体报道梁智滨将获得全国、省、市的奖金,总额或将超过一百万元,对此黄民权告诉红星新闻,奖金可能会有一些,但不完全是针对个人,也会奖到团队里面,“要看上面具体的政策,现在还不知道,我们也没有接到文件通知。”
拿到金牌之后,梁智滨还没有回过吴川老家,27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梁智滨的父亲梁观精,他表示家中有四个子女,梁智滨是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吴川市被称为“中国建筑装饰之乡”,有很多人从事建筑行业,梁观精介绍,他自己以前也干过建筑,目前做一些蔬菜、鱼虾生意。
在梁观精的回忆中,小儿子从小就对建筑比较感兴趣,这次拿到金牌,他非常高兴。对于儿子的将来,他希望成绩更好一点,在学校里多学一点知识。

冉寅吾的成长经历

1953年,冉寅吾出生在岷江河畔的古镇蕨溪,全家6姊妹,只有他是男孩。当时,他家很穷,温饱都没有解决。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六七岁时便到田间割猪草喂猪;到糖厂的煤渣堆上“淘金”,用小手拾起一块块未燃尽的煤渣;9岁便上山拾柴,当挑脚搬运,深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小时候,他体弱多病,特别是1959-1961年过粮食关时,真是苦不堪言,老师没有精力教书,学生读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身体极差的他,坐在教室里无精打采,无心读书,因此读到小学三年级,还写不全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1962年,他的身体逐步好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刻苦努力,成绩直线上升,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当上了学习班长。当时是后来担任蕨溪中学校长的蔡邦宁老师任五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由于蔡老师教学有方,带领学生学雷锋,做好事,例如:培育桉树苗赠送给当地农民,组织学生送粮食到黄山茶场,帮助村社修路等,使这个差班很快由乱到治,变成五好班。蔡老师的教导对冉寅吾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写了一篇赞美家乡的作文,抒发了对家乡的真挚感情,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还作为范文,在蕨溪的有关村小传读。1965年小学毕业,冉寅吾参加初中升学考试,考试地点设在三面环水的蕨溪中学。1080人参加考试,只收150人,竞争十分激烈。老师对他充满信心和希望,认为他绝对能考上初中。那时,蕨溪街上到中学的桥未修建,只有乘渡船过去,考数学时他虽然迟到10分钟,但却第一个交卷,而且考了满分,顺利考上初中。1966年10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揭开序幕。1967年学校被迫停课,15岁的他便辍学了。望着岷江飞去的河水,此时他多么希望能坐在教室里读书。冉寅吾的父亲冉季良是蕨溪镇有名的木匠,在蕨溪木器社当师傅。20世纪60年代,木工师傅在乡村是比较受人尊敬的。为了让他能有一个终身受益的职业,父亲决定教他木工活,把过硬的本领传授给儿子。于是,15岁的冉寅吾便跟随其父刻苦学习木工技术,很快掌握了要领,在蕨溪“小”有名气,他从此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1968年,毛泽东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大有作为”的农村广阔天地去锻炼成长。冉寅吾的户口下乡,但人未下乡,仍然在木器社学木工。1970年,他开始独立做木工活,修船、拖车谋生,后来莫名其妙地没有了户口,1975年几经周折才重新上了户口。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读书无用论盛行,毫无疑问他同样受到影响。有一天,他来到母校的油樟树下玩耍,巧遇温世春校长。看到自己的学生,问明有关情况后,校长喜中有忧,便语重心长地说:“寅吾,学习有用,不要耍了,如果不是在这个特殊年代,你应该在大学里读书!”校长带他到自己的宿舍,送给他几本难得的书,有杜甫、李白、陆游的诗集,还有一本中国木匠中做官最大的李瑞环写的《木工简易计算法》,这是他学习建筑的第一本启蒙教材。书中简易的计算公式,使他深受启发,终身受益。老师的教导时时回响在耳边,使他心中点燃了希望之火。他白天做完木工活,晚上便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数学、物理、建筑知识,而且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只能偷学,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但他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梦想当一名优秀的工程师。1972年成立蕨溪建筑队,冉寅吾到建筑队当施工员。1973年,20岁的他便担任了副队长,当时5万元的工程在乡镇就算大的了,建筑队主要从事修修补补的业务。为了拓展业务,1975年冉寅吾便带领建筑队的职工到外地寻找建筑业务。在外打工6年,坐火车经常站一天一夜,有时只有搭煤车远行。他到过渡口、马边、西昌、成都等地。面对大小工程,冉寅吾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准确的数据完成工程预算,同去的施工员慢的需半个月,快的要六七天,而他仅需一天,同行称他是“化学脑壳”,后来有了电脑,又说他是“电子脑壳”。1981年,他回到家乡,经过锻炼的冉寅吾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时,宜宾县城柏溪城市建设开始起步,为他提供了用武之地。1981-1988年承包县政府大楼、宿舍楼、少年宫、医药局、柏溪粮站、劳动局宿舍等几十个工程的建筑,可以说当时柏溪近一半的工程都是冉寅吾修建的。他修建县府宿舍楼时,严管理、高速度、高质量,被评为宜宾县第一个优良工程。由于他重质量、讲信誉,不少甲方主动要求他承担建筑任务,冉寅吾很快就成为了百万富翁,并在长江路修建了自己二楼一底的楼房。1996年,冉寅吾被评为建筑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实现了他成为优秀工程师的梦想。冉寅吾第一次进机关是1985年。当时,宜宾县建设局成立统一建设办公室,建设局认为他有管理能力和经验,便抽他去统建办工作。在二中背后修建了一排统建房,以及农行办公楼、交通局车站大楼等。统建办完全是计划经济特色,机制不活,冉寅吾虽然干了一年便辞职,但是他认为在机关工作脸上有光,十分荣耀,为后来第二次进机关埋下伏笔。他一直坚持学习业务知识。1984年参加建设部、总工会举办的刊授中专函授,1986-1989年转读重庆建筑职大,此校后改名为城建学院。由于刻苦学习,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大专毕业后,冉寅吾想进机关稳定下来。第二次进机关,是到宜宾县就业局工作。当时,每月工资96元,由于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冉寅吾工作十分积极,而且向党组织写了入党申请书,经支部讨论通过。在准备填志愿书时,就业局的某人听建司的某人说:“此人能力不错,但在建司时还有2万元的问题没有搞清楚。”就业局支部便将他的入党材料报送到县计委,请计委党委调查处理,但计委某负责人未经调查便说:“此人有经济问题,不能入党!”冉寅吾认为此事关系到自己的名声,便找县建司打官司,算账下来,公司还倒欠他2万元。问题自查清楚了,第二年就业局党支部要他重新写入党申请书,但他因生病没有第二次交申请。冉寅吾到就业局工作不到一年便生病住院,经县医院检查是肝上有病,后发展为肝萎缩。转到成都华西医大医治几个月,1991年初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出院。但医病耗费了不少钱财,为增加收入,1991年身体状况较差的他用自己的积累、贷款,亲戚朋友的借款办了一个小型轧钢厂。由于该厂污染严重,与大型钢厂相比质量较差,因此产品销路不畅,累了一年下来,得不偿失,亏本几十万元。1991年底他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住进成都医院医治,经医生诊断,病情可能恶化为肝腹水、肝硬化,他的家人曾几次接到病危通知。有一次接到病危通知后,2个孩子赶去看他。看到自己可爱的孩子,冉寅吾心中悲喜交集,他含着眼泪告诉自己的孩子:“如果我的病好不了,父亲这辈子便对不起你们,欠下的债务要由你们还,必须记住!如果能够好起来,一切都不需要你们负责。”由于冉寅吾心理素质好,相信自己一定能恢复健康,积极配合医治,同时不少朋友帮忙想办法,以及家庭有一定的经济支撑,为了治病,他卖掉了自己的楼房,百万家财化为乌有。奇迹终于出现了,虽然同病房的其他病人全部先后去见了马克思,但是他却九死一生,坚强地活着,到1994年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由于他与妻子性格不合,加之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经常发生争执。1996年,在妻子的强烈要求下,他被迫到法院办理了离婚手续。1991年,冉寅吾病重时,由他的好友蕨溪街上的赵六送他到成都医治。出院后,赵六找到他说,重庆丽江税务局有一个工程,初步洽谈后,对方可以拿一个40万元左右的单项工程给自己。为了增强信心和把握,好友请他一起去丽江走一趟。身体比较虚弱的他二话没说,点头同意。冉寅吾去后找对方一谈,同时拿出自己的有关证件,担保修好此工程。甲方代表高兴地说:“只要有冉施工负责,100万元的工程全部由你们修建!”赵六没有资质是挂靠宜宾县某公司,冉寅吾回来后,去找县建设局办一个手续,某科长说:“不好办!”冉寅吾说:“难道你还信不过我,我一定能干得很好!”科长说:“办手续一定要认法人代表签字,不是不相信你!”。这次碰壁使他回想起1991年县长肖健康主动求贤,请他把建筑公司成立起来,由于自己身体有病,以及轧钢厂倒闭,他一时还不想搞企业,便失去了一次有利的机会,真是有些后悔。后来肖县长全力支持宜宾县另一位施工员创办公司,此公司经10年的发展,今天已具相当规模。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加之自己的身体好转,雄心再现,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决定创办公司,当法人代表。1995年3月,冉寅吾受命于危难之时,出任名存实亡的宜宾县建筑工程公司经理。公司仅有一张未年检的营业执照,后来又有近100万元的债务莫名其妙地缠到自己头上。此事应从柏溪建安公司与县建总公司合并说起。1989年,2公司合并更名为宜宾县建筑工程公司,但明合暗不合,仍然分为2个工程处,1992年分为2个分公司,各自办理了营业执照,但只有一个资质证,一分公司在外承包的一个工程因管理上的问题,承建人自己刻了一枚公章,擅自出售住房,款未交公司不知去向等原因,导致负债100万元。但甲方只认宜宾县建筑工程公司,冉寅吾原来不知内情。几年后,债主听说宜宾县建司起死回升,发展壮大,便找上门来。一场不关自己的官司发生了,他只有自认倒霉,逐年还债,目前已基本偿还了债务。冉寅吾一方面找到县工商局补办有关手续,于1995年10月保留了公司资质;另一方面拿出自己的积蓄,同时多方筹资15万元投入公司,开始了第二次艰辛的创业。他暗下决心,要在宜宾建筑市场干出样子。很快,公司发展壮大成为宜宾县最具实力的三大建筑公司之一。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2000年4月,公司改制为“四川省宜宾寅吾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冉寅吾担任董事长。2001年4月,该市委统战部通知冉寅吾到成都社会主义学院参加非公有制经济人员培训班学习,使他深受启发,思路更加开阔。当年9月,他又到清华大学参加“经理人训练营”学习提高,同年参加宜宾学院工商管理本科学习,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思想与时俱进,观念进一步更新,决心做大做强寅吾建司。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冉寅吾一方面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晚间培训职工,鼓励职工参加函授、自学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仅2002年投入的费用就达10万余元,公司形成了学习向上的好风气,办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型企业;另一方面,公司及时引进实用人才,增强了公司后劲,促进公司的发展。2001年9月,公司荣获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03年4月,公司ISO900标准2000版的转版文稿,经四川三峡认证有限公司审核通过,发布实施。冉寅吾深深体会到公司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化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将企业的发展着眼点全方位地放在抓住市场赢得客户作为支撑,极大地丰富其企业文化的内涵。同时,公司将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对专业人才和各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大胆选拔,增加肩上的担子,并委以重用,增强公司高层管理能力和企业发展后劲,达到以提高和改善公司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合理配置。冉寅吾曾在公司管理层和职工大会上诠释自己全新的经营理念: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用全身心的爱投入工作,积极开拓进取。他说:“小胜靠技艺、胆略,中胜靠实力,大胜、长胜靠人格,要以诚信展示经商的魅力。”二是要在思想上解决企业的归属感。企业是社会的,不是个人敛聚财的“自留地”,取之于社会,必须回报于社会。三是要建立企业文化,铸造良好的企业精神,形成企业的强势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人才,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四是要诚信敬业,自强争先,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只有立足做好,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此,公司沉着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冉寅吾也被业界人士誉为建筑奇才,现代“儒商”。2000年,寅吾公司又组建了宜宾寅吾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改变了单纯建房的格局,在柏溪开发阳光花园,该工程投资6500万元,同时积极搞好小城镇试点镇蕨溪的房地产开发,总投资9800万元,第一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另外,积极搞好江北戎州大道房地产开发,努力向外拓展工程业务,使公司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为了借鉴和学习西方建筑的优点,2002年他分别到西欧以及我国香港、澳门进行考察,受到有益的启示,体会到西方建筑决策的远见性和贯彻执行的长期性值得学习。1997年工程招标时,冉寅吾力战群雄,用精确的计算,独到的见解,优惠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连中5标,创下宜宾建筑史上的奇迹。1999年9月,他被评为全省最优秀的10个建筑项目经理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宜宾市惟一的代表,参加了四川省人事厅、省建委联合举办的表彰大会。2002年,冉寅吾当选为宜宾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宜宾市政协常委。冉寅吾的成功,一靠党的政策好,二靠自己的素质高。讲学习,讲信誉,重质量是他的优点。走进寅吾公司,办公室墙上的2条大红字横幅映入眼帘:“快速、持久、健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他要求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靠管理增效益,凭信用赢市场,抓市场谋发展”的思路。同时,按照“诚信、敬业、团结、争先,讲求奉献”的企业精神,带领员工们风雨同舟,全力以赴,拼搏地干、科学地干、诚实地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塑造了公司良好的形象,多次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好评。回想自己15岁辍学后、在老师的开导下,自己重新拿起书本,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情景,他感到知识是多么重要。于是,对教育事业的支援就成了他回报社会的寄托之一。冉寅吾坚持年年捐资助学,结对子扶持贫困学生8人,2002年捐资共2万元;他曾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先后向古柏初中学生宿舍工程捐款5万元,向柳嘉镇中心小学校教学工程慷慨捐资17万元。同时,还对老年文体活动扶贫等社会公益活动捐资共2万元。江北项目部为金环东路社区无偿修筑排洪沟,解决了多年被洪水困扰的难题,继后又为社区修建小区公路、围墙,免收管理费,社区群众十分感谢,送上一面“风格高尚”的锦旗。寅吾公司回报社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2年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单位复查验收,2003年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作为政协委员,冉寅吾积极为宜宾经济建设、搞活地方经济献计献策,主动为政府排忧解难。2003年,修建双蕨公路,总投资1200万元,公司让利100万元,使多年的断节路修通的愿望得以实现,为促进岷江片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公司先后聘用了近40名大中专生,安置了3名转业军人和48名下岗职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冉寅吾言传身教,认真培养锻炼下属项目经理,关心职工的疾苦,维护建筑工人的切身利益,得到公司职工的衷心拥戴。2001年,他还被评为依靠职工办企业好经理。2003年3月,冉寅吾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写道:“竞争是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什么是本事,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效果就是本事。我们干项目不遇到困难、意外、麻烦是不可能的,要想一帆风顺地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市场最终只认可成功者,所以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压倒一切的气势,不问理由,不讲原因,抓住每阶段的关键环节,按时或提前完成任务。狭路相逢勇者胜,已没有退路了,我们只能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同衙门作风、集体存在的惰性、合理推诿、合理怠工、错误偏差、保守习惯等作坚决的斗争。‘不管黄猫、黑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办成了事才是硬道理,干好了事才是硬道理,企业发展了才是硬道理。愿我们的全体员工,不讲理由,不讲原因,拿出拼命精神与我们企业共同发展。”

王传福的成长历程

王传福出身贫寒,他的成长道路充满艰辛,却同时磨练了他的坚韧意志。他的那种韧劲,那种狂性,让一般的企业家都望其项背。1966年2 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芜湖市无为县的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技艺出色的木匠,后来入了党,曾经担任大队书记的职务。其父为人正直、坚韧刚强、乐于助人,在当地受人尊重,有号召力,在工作中公私分明,在群众中有口皆碑。由于是党员,王传福父亲的思想在农村中是比较开明先进的,去世时他响应党的号召,说服自己的亲人火葬。王传福的母亲则是传统的贤妻良母,教育孩子要忠厚本分。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子女们也都继承了刚强正直的性格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王传福亦是如此,这在他以后的创业历程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王传福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加上父母,一家十口人就靠世代传下的木工手艺活为生,日子倒也过得平静安详。但是好景不长,在王传福十三岁时,父亲因为长期的病痛折磨去世。家庭的经济情况开始每况愈下,王传福的五个姐姐先后出嫁,妹妹被寄养,而哥哥王传方也从此退学开始工作赚钱养家。日子的艰难不易,母亲和兄长的殷殷期盼,不断鞭策着王传福。在青少年时期,也许因为家庭的原因,他比同龄孩子显得稳重早熟,性格比较腼腆不大爱说话,也不愿意与他人过多交往。但是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加知道用功读书,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学习。因为他明白,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唯有以优异的成绩作为报答。所以在他的心里永远有一条信念,那就是“永远要比别人做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王传福不服输、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奠定了他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屋漏偏逢连夜雨。两年后,在王传福即将初中毕业的时候,母亲又突然去世。命运给相依为命的兄弟俩以最沉重的打击。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生活的苦楚,年少的王传福是尝够了。深受打击的王传福,只能每日沉浸在学习中,以此忘掉痛苦孤独。生活的苦难也让王传福养成了坚强、独立、强势的性格。正像他自己说的“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支配,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管”。父母留给一对兄弟的全部财产就是四间茅草房,但是父母给他们留下的精神影响却让兄弟俩受益无穷,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他们的一生。王传福母亲去世时,正值初中毕业考试。王传福因此缺考了两门课程,没有考上当时热门的中专。人生的命运有时完全是偶然的,一个小小的因素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王传福的一生就是这样被改变的。在80年代中专管分配工作,因此是当时很多家境贫寒的初中毕业生的首选。但是90年代后由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中专毕业生都就业困难。传福由于母亲的辞世,没有考上中专,而是进入无为县一所刚建立的普通高中--无为第二中学。这种偶然给了王传福进一步读大学深造的上升空间。否则,一代技术狂人王传福可能会被淹没在平凡的生活中。因为家庭的不幸遭遇,王传福的哥哥王传方在18岁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中断学业工作赚钱。但无论生活多艰难,他始终要求弟弟要发奋读书。王传福看到家庭的困难、哥哥的辛苦,心里有所动摇时,哥哥却说:“再苦再累,卖房也要读书,只要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在王传方眼里,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要求弟弟考上大学。当母亲去世时,大嫂张菊秀踏入了这个遭遇不幸的家庭。她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传统妇女的贤良淑德重新温暖了兄弟俩的心窝。王传福高中的三年是整个家庭最艰难的时期,新进门的大嫂没有享受过一个新娘的快乐,而是要为柴米油盐发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王传福从高中起住校,每周末回家向嫂子取10元的生活费。有一次,家里实在没有钱,而嫂子又不舍得他委屈自己,就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借钱,最后才筹到不到5 元的散票子。而后来在王传福考上大学时,哥哥将结婚时所带的一块“上海牌”手表和家里全部的新东西都送给了弟弟,并一路陪同他到长沙。在王传福求学期间,哥哥也决定将自己的小生意搬到弟弟所在的城市,尽量能在生活上多照顾到他。王传方一直承担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直到研究生毕业。长兄如父,哥哥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弟弟,更教会他做人。勤俭节约、要有志气、尽量花自己的钱是哥哥常说的话。而兄弟俩在最困难的日子也没有到成家的姐姐家里过一个春节。手足情深,兄弟间的浓浓情谊延续至今。今天已经名动天下的王传福和哥嫂家住门对门,在生活上互相照应。在事业上,兄嫂全力支持着王传福,掌管后勤部门,为比亚迪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成绩考入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在王传福大三时,学校改名为中南工业大学。王传福的母校中南矿冶学院组建于1952年。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这6 所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湘江之滨。1960年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1996年9月通过国家“211 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先后隶属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9 月起再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在2000年大学合并的潮流中,经国务院批准,中南工业大学与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大学。因此王传福是中南大学的校友,2008年10月26日,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业后起之秀的王传福回到母校,受聘为中南大学兼职教授,这也是衣锦还乡吧。王传福是中南大学的骄傲!进入大学后,出身贫寒的王传福埋头于学习之中,一心把专业课学好。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传福想做科学家,肯钻研问题,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本科时王传福就开始接触电池,这为他未来的事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芝评价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学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正是因为长期专注于电池领域,他才能做出成果。成功有时候靠的就是坚持。应该说王传福并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学生,王传福是外向型性格,天性开朗,喜欢热闹。因此他在大学期间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尤其是喜欢参加舞蹈。这一点其实挺让人费解的,王传福毕竟是一个霸气十足,男人味十足的男人。这种人在大学里一般都是踢足球、打篮球,哪有喜欢跳舞的?也许思维异于常人的王传福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吧。不过王传福总是精于技术,他的舞技之好在当时校园内是公认的,甚至有人将他称为学校里的“舞林高手”。结果读大学期间,王传福的名声就在学校里传开了,不是因为他学习好,而是因为他喜欢跳舞。

中专出来能干什么工作

中专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是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中专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际应用技能,具备了很强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那么,中专出来能干什么工作呢?
首先,中专毕业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由于中专的教育特点是职业性强,因此中专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能够胜任一些蓝领工作,如电工、机械师、木工等。同时,中专教育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中专毕业生还可以从事一些技术类工作,如营销、电脑维修、网络管理等。
其次,中专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升学。中专毕业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升学,如参加成人高考、自考、专升本等,获得本科学位,或者继续攻读研究生等高等学位。在升学路线上,中专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职业素质。
最后,中专毕业生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中专毕业生在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在创业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市场需求,开展各种创业项目,如开办小型工厂、开设小店铺、从事网络营销等。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也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中专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可以在就业、升学和创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专教育注重培养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岁中专学历,失业了,想学门技术,有什么技能学成后比较容易找工作的?

32岁,中专学历,失业了,想学门技术有难就能容易找到工作的,我感觉应该是嗯车床或者是焊接,因为这是很容易找工作的。
嗯,现在的话是中专学历,那么你可以学习一些挖掘机技术或者说是比较不错的焊工都是非常好的。
比较速成的有理发师、厨师、修车师傅等等,这些职业一般一年出师,也可以很快找到工作,就业前景不错
技术工人蓝领工资都非常高,机加工
,挖掘机,厨师,美发,这些技术都
是越老越吃香,只要你技术精湛。
可以学美发。现在大街小巷的理发店非常火爆。而且理发简单易学,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工资非常高,而且供不应求。
学什么技术要结合bai个人实际情况、du市场需求而定:
第一,个人实zhi际情况,你的学历、兴趣、性格、发dao展方向、所在地区(或意向地区)。如果你一味的发“一夜暴富”的梦而不付出任何努力,不是不可以,只是成功的概率会很低,所以首先你得先做个筒单的自我剖析。
第二,就目前市场需求来看,有以下学习技术可供参考:汽车技术、汽车美容保养、电脑工程、信息通信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烹饪、互联网、设计、电子商务、护理师等等。
总之,选择有很多,主要是看你个人的选择,无论是何种技术,只要你肯下功夫去钻研,那价值只会越来越高。